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
图源视觉中国。
从今天(15日)开始,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《住房租赁条例》开始正式施行,七章50条,条条针对住房租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“痛点”。每一条都含有丰富的信息量,值得市场好好解读。
《条例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务实,不玩虚的。《条例》剑指市场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权益保障问题。比如,实名签约,防止“假房东”。条例规定,房东需出示房产证或合法出租证明,从事转租业务的中介或二房东,必须设立资金监管账户,这是为了防止“二房东”跑路。租金监测,防止恶意涨价。地方政府将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,定期公布租金水平,防止房东随意涨价。合同备案,防止“阴阳合同”。租赁合同需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,租客可自行办理备案,防止房东隐瞒。
另一个特点是紧跟社会需求,直面民生痛点难点。比如,禁止擅自进入租客房间、非居住空间禁止出租、不得暴力赶租客等。针对“群租乱象”,《条例》第七条明确,租赁住房单间租住人数的上限和人均最低面积,要符合(设区的市级以上)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。对于押金纠纷这一租房市场的痛点,《条例》明确规定,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。
展开剩余53%可以说,《条例》的每一条都有现实依据,指向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现象、社会问题,都是在总结过去乱象的基础上,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。《条例》把一些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、民间形成的解决思路和一些成功经验,通过法条的形式固化下来,成为租赁市场规范化的一部分,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维权机制。
这样的《条例》无疑是踩中了市场的痛点难点,也把握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。这几年,租房市场乱象不断,部分托管公寓品牌爆雷,让广大房东和租客蒙受重大损失;产生了诸如“提灯定损”以及租客一言不合砸墙砸装修的事。租房之时一团和气,退租之时剑拔弩张,租赁双方似乎都心存戒备,生怕一不小心掉入陷阱。这些乱象给租赁市场的长远发展蒙上了阴影。《条例》重新理顺了租赁关系,为双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。有话好好说,有话提前说,通过约定的方式,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,赋予双方平等的权利。
这既是在解决民生难点,也是对年轻人就业、创业有力的支持。《条例》规定,租房遇到违法或者侵权行为的时候,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,向住建、消防、市场监管和公安机关去投诉或举报。有效防止了不同部门之间扯皮、踢皮球。租房是年轻人城市生活的第一站,是人生一处重要驿站,因租房产生的各种纠纷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居住体验,也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。而《住房租赁条例》无疑会成为他们维权最有力的依仗。
现在不少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吸引人才,通过各种扶持措施支持年轻人就业和创业,补贴固然诱人,但高效、完备的公共服务,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更重要。办事的便捷程度、社会风气的好坏,大到教育、医疗的供给,小到停车的便利程度、过马路的文明程度,都是观察城市治理能力的窗口。租房是“环境留人”和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条例》建立起来的投诉有门、回应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,值得城市认真呵护。
发布于:浙江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